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央视采访如皋孟家蟹包第四代传人孟松岑

    信息发布者:jsntrgmt_2sae04z9555
    2019-05-14 17:18:32    来源:如皋热线   转载


      古城如皋,是世界排名第六的长寿之乡、养生福地,而如皋特色小吃是饮食之道沃土上绽放出来的奇异花朵!而小吃中,最上档次的自然是蟹黄包。在如皋做蟹黄包名气最大的当属坐落在如皋市如城街道市中心的如皋孟家蟹包店。

      

    央视采访如皋孟家蟹包第四代传人孟松岑


      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古城才刚刚苏醒,孟家蟹包店都已经人头攒动、门庭若市了。

      

    央视采访如皋孟家蟹包第四代传人孟松岑


      如皋孟家蟹包店始创于清朝咸丰十年(1860),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说起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太平天国十年(1860),东台人孟昌恒从东台县孟家庄,移居到如皋古城丰乐桥西河畔,靠卖包和饺子谋生。不久,在邻居陶奶奶的热心帮助下,于丰乐桥西大街租房,开设了“孟家包饺店”。其包子深受顾客青睐,被人们誉称为“孟家蟹包”。

      1900年,孟昌恒不幸病逝,其白案手艺传给了幼子孟宝荣。从清末到中华民国,战乱频乃,孟宝荣将包饺店撑持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

      1943年,孟宝荣病逝,掌握孟家蟹包制作工艺的儿子孟善旺子承父业,并将蟹包的制作工艺加以发展。

      1978年,孟善旺将白案手艺单传给在“如皋县第二饮食合作饭店”工作的第三子孟松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孟松岑于1983在西大街迎驾巷口开设“孟家蟹包店”,以蟹包为热卖。美味的背后是历经四代百余年的积淀传承,从食材的原料加工,到食客前色香味俱全的蟹黄包成品足足需要十几道工序。蟹黄包里选用的螃蟹都是现买现做,老板每天到市场逐个挑选新鲜河蟹,拆、剪、碾、轧、挑、刺,专门的工具,娴熟的技法,与其说是在剥蟹,不如说是在雕剃时光。

      孟松岑所做的蟹黄包汤汁丰盈、口感浓郁的奥秘在于精心烹制的皮冻和高汤。精选上好的本土猪蹄榜,起皮剔骨,猪皮丁放入砂锅,文火熬汤,再将粘稠的汤汁放入冰箱冷凝,就制成了富含胶原蛋白的皮冻。“人等包子,包子不等人”,现点现做现吃最有滋味,想要享受蟹黄包的口舌之福是需要点耐心的。轻轻提,碟中移,先开窗,后吸汤。用三个手指,从笼箱里轻提起蟹包,移入洁白的瓷碟中,咬一个小口,轻轻吸食蟹黄汁,然后倒点陈醋在蟹黄馅里,慢慢地连皮带姜丝、蘸酸醋细细品尝,蟹黄包蟹肉嫩白,蟹油金黄,油而不腻,那鲜美的感觉妙不可言。

      

    央视采访如皋孟家蟹包第四代传人孟松岑


      由于孟松岑用心制作蟹黄包并诚信经营,2016年被授予“如皋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在2016年如皋长寿养生美食烹饪大赛中荣获点心项目制作类一等奖2017年被授予“如皋市技能状元”称号!

      2013年孟松岑获得商标注册证:皋城孟家蟹包,核定使用商品(第30类),从此,百年老店孟家蟹包店终于名正言顺!

      

    央视采访如皋孟家蟹包第四代传人孟松岑


      1999年,“如皋孟家蟹包店”迁移至今位于市中心的锦绣路22号,复“如皋孟家蟹包店”的原店名。 如皋市孟家蟹包店,秉承百年传统工艺,制作精良,皮薄馅嫩,开启现做现吃的模式,融合现代餐饮观念,开创了更符合全国人膳食结构,竭力培养市民健康饮食习惯,保证食材的健康安全,努力做一个良心商家。

      美食引得央视记者闻香而至,采访如皋孟家蟹包第四代传人孟松岑,把如皋的美食推介给了全国和全世界美食爱好者。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